作品简介: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向以竹为“清高自洁”的象征,竹的内涵文化一直被传颂,其因是所体现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在不同时期所解析的认识与观点都有与民族气节相一致的内容。当前我国正在飞速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竹中蕴含的坚韧不拔,四季常青,高风亮节等品质正是对我党最好的诠释,恰逢建党100周年,本曲以竹寓意是对建国和建党大庆最好的献礼。
《竹节》以竹为素材,并把竹节的内涵与当前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正能量相链接,力争做到曲达其意,把竹节的品质在不同乐章中分别展现。竹在荒山野岭中生根发芽,无论在悬崖峭壁,还是沟沟壑壑,都以坚韧不拔的气节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竹子在清风中瑟瑟,它的“萧疏”寓意为超群脱俗,它甘于寂寞,心无杂念,不贪恋于人世间的欢闹,孤做却从不炫耀,朴实无华,一身正气;竹子不开花,清淡优雅,不追求外表的浮夸,外直中空,一尘不染。竹上述特质的诠释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竹的认识和理解,曲作者试图以独特的旋律构架与音响效果展现竹的外在特征与内在特质。全曲由五部分构成,分别为<未出土时便有节>、<长青之节>、<高风亮节>、<坚韧不拔显气节>、<竹衰不变节>。
本曲旋律风格极具古韵,精致典雅,民族五声调与七声调,清乐调与燕乐都有出现,在个别段落中也有偏音的运用,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在乐曲中部采用了古诗词五言的格式进行创作,使旋律具有一定的吟诵感,在琵琶和阮族演奏音色的烘托下把静态与动态的竹刻画的十分细致。乐曲在场景铺垫中还有部分交响化创作手法的运用,中西方音乐素材和创作手法相融合,以符合当代中国审美的音乐语言展现竹的意境之美与内涵之韵。乐曲在乐器使用上以大阮、中阮、小阮、柳琴即阮族与琵琶相配合,既有立体化的声部感受,也有”亮”与”润”的音色体验,声部层次清晰,音乐表现富有张力。
乐曲开始在阮族弱音的衬托下,琵琶以划弦体现风中竹摇曳之景,翠绿的竹林尽显勃勃生机之意;在高音阮和中阮的轮奏中引出第一部分的乐段,展现竹在地下蓄力,破土拔节的情景;阮族以诉说性的音型引出了乐曲第二段转为G调,由琵琶奏出了乐曲的第二主题,抒情真挚的旋律,展现出竹中所蕴涵的君子气质;第三段乐曲转入了小快板,旋律明快节奏鲜明,体现了竹所蕴含的果敢刚毅的气质;第四段阮族和琵琶在C调上以连续的快速十六分音符展现竹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一段乐曲归于安静,由琵琶单独慢奏再现第一主题,阮族跟进慢速弱奏,展现竹韵里所体现的虽死不变节的精神。